分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5:05:0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

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

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

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

时,人们醉心于利润丰厚的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

发了一场经济危机。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

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1929年上半年,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持续上扬,呈现一片“繁荣”。10月23日,股价开始

急剧下跌。次日,在一些银行巨头的干预下,股市行情有所回升。美国总统胡佛声称:美国经济“

形势很好,欣欣向荣”。但是,好景不长,29日,股市出现了灾难性的风暴,一天之内抛售了1600

多万股,一些主要股票的价格下跌了40%,转眼问,许多人破产。到 l1月,纽约股市的各种股票损

失达260多亿美元。

据统计,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此外,

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当时,穷人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而资

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来势之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等等,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了这次危机专用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