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司马迁的 史记 《毛公序》这一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3:41:38
求 司马迁的 史记 《毛公序》这一段 谢谢~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古注大多认为“闲居”就是“独处”,即一个人独自呆在屋子里面,常不能自己约束自己而有种种不善的行为。其实“闲居”不单单指“独处”,应该指前文的“独”。藕益大师就是这样注解的,请看下文:

闲居,既慎独之独字,虽在大庭广众,亦名闲居。此明小人亦有良知,但不能‘致知’,故意不得诚也。为不善者,即是妄起我法二执。二执,为众恶根本,故一有二执,便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正是良知不可昧处。‘掩不善而著善’,是不能诚于中。‘如见其肺肝然’,是不能形于外,故使人得窥其中也。

藕益认为“闲居”是“慎独”的“独”,虽在大庭广众,也称为“闲居”,也就说闲居是从心上说。君子有此“闲居”之“独”,小人也有此良知,然小人不能慎此独,不能致知格物,所以其意不能诚,而有种种不善。不善概括起来就是起了我法二执,一旦执着我和我之外的物,良心此独便给物欲所遮盖。一切人作恶的根本,就是,就是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有了这些念头,就会时时刻刻跟别人计较这个东西,那个东西。由于想问题、做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样做出的事就不能是善的,也就违背自己的良知。
虽然小人也有良知,但不能慎此独,而有我执和法执两种错误的观念,所以起心动念不能和良知吻合,结果往往就不能为善。然而小人看到君子就沮丧惭愧而有所隐藏,而掩饰他自己的不善而著其伪善。然而他之所以还懂得掩饰,表明他还是有良知的,要不他干嘛去掩饰呢?自己明明就知道对和错的,善和恶,但他自己欺骗自己,不能做到自慊。
“‘掩不善而著善’,是不能诚于中。‘如见其肺肝然’,是不能形于外,故使人得窥其中也。”藕益的注解和一般人不同,他认为“诚于中”的“诚”指良知,“诚”在内,则有德形于外。反之,小人不能诚于中,所以 “诚”就不能形于外,所以内不诚,而外就“掩不善而著其善”,这就是不诚而形于外的行为。这是一种解法。
另一种解法认为“诚于中”的“诚”是实,即的确的意思,就是说你内心是不善的,那外在无论你如何掩饰都是无法真正掩饰的。这种掩饰毫无意义,那些真正有道德学问的人一看就看出来了,如见其肺肝然。这两种解法都是说得通的。接下来,我们再看金履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