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几首西方抽象的诗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34:17
我想找几首西方抽象的诗歌
最好是不是大家常见的诗歌
最好还要有点评

《在一个地铁站》

庞 德

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在一个地铁站》这首诗很短,只有两行,却脍炙人口,耐人寻味,原因在于它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首先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诗人在阴暗、潮湿的地铁站台看到一张张花瓣似的面孔及当时诗人的惊喜之情。这一结论从何而来?主要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合理想象。这首诗上、下两组形象相对应——即“幽灵般的面孔”和“黑枝上的花瓣”。“面孔”是本体,“花瓣”是喻体。这两组意象在我们眼前拼凑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天是阴沉的,或许刚下过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物质颓废的气味。在城市的某个阴暗的、“湿漉漉”的地铁站里,人潮涌动,人群像沉默无言的鱼,彼此清醒而机械地游动。四周时常有狡猾而戒备的神情,还有一张张不容易看出痛苦的脸。诗人站在这里“黑色枝条”般的地铁站里,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突然,诗人眼前一亮——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儿童面孔出现在诗人面前,他们手牵着手,用充满稚气的童声唱着儿歌……多么真实可爱,生机勃勃的画面,让诗人顿觉美感,这些如“花瓣”般美好的面孔出现得太突然了,如同幽灵般神秘、飘忽,给诗人意外的惊喜,诗人的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这些面孔仿佛温暖的阳光洒进了阴冷的地铁,融化了诗人冰封已久的心灵……

这首短诗不仅在内容上,富于想象,在思想内涵上更耐人寻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花瓣”不是在嫩绿的枝条上,而是在“湿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鲜艳与枝条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显美丽,“黑枝”更令人反感。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物欲膨胀、人情冷漠的极端厌恶,以及对“真、善、美”的迫切渴求,对一切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美好事物的憧憬,这两种情感在“花瓣”与“黑枝”的对比反差衬托下,更显强烈。

(二)“花瓣”居然出现在“黑色枝条上”,如“花”的面孔居然出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这怎能不让人惊喜,“幽灵般的面孔”与“黑枝上的花瓣”相映成趣,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社会虽有其黑暗的一面,它丑陋、死气,但美丽与生机是并存其中的;人生虽然艰难,困境重重,但希望与机遇是伴随其中的,因此,在逆境中,不应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