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酒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08:44:51
笑傲江湖里提到“四蒸四酿”的葡萄酒,“四蒸四酿”是怎么回事?
有人知道现实生活中具体怎么做吗?
还有金庸提到将若干桶酒酿成一桶。。。真的是可以这样干么?具体怎么做?还是金庸乱说的?
回答者可以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635371.html?si=1
这里是笑傲江湖原文
谢谢找出原文来的那位朋友

我对于葡萄酒的喜欢似乎是一见钟情的那种,非常喜欢这种它瑰丽的颜色,每次喝完似乎感觉血管都暖暖的,全身荡漾开似的。但是我很讨厌别人总会把喝红酒理解成什么小资情调或者理解成某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还有很多人喝红酒总觉得要配西餐牛排,其实中国人不是只有杜康,红酒也不是西餐独有的,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有喝红酒的传统了。

上次看见一则考古消息,认为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有了葡萄酒。据有关资料,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后期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铜卣。经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铜卣中的酒为葡萄酒("保藏三千年的葡萄酒",<<酿酒>>,1987.5)。至于当时酿酒所采用的葡萄是人工栽培的还是野生的尚不清楚。但已经有了葡萄酒这是不争的事实。想象着那时的贵族把透明的红酒倒在青碧的酒具里,喝酒就变成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在西安博物馆我曾经看到很多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有爵,有觞,我们的先人还真风雅,这样的饮酒感觉胜过今天很多,顺便说一句,我最恨别人把红酒倒在一次性塑料杯子里喝,这比认为红酒一定要配西餐喝还让我无法忍受。

而史料上第一次有关葡萄酒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8226;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例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_^, 俺的美丽家乡),那时的葡萄酒还主要流传在西北一带,可能是因为南方的土壤并不适合种葡萄的缘故吧。曾经遐想着手举传说中的夜光杯,在月色妩媚的静夜里,将红葡萄酒倾入酒杯,对月映照,波光粼粼,酒香四溢。听着古战场悠悠的胡笳,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不知天上人间,红酒是本应就着夜光杯的饮的。

到唐朝的时候,唐太宗从西域引进了葡萄的新品种。据<<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