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备份 大于 全备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2:46:59
SQL 2000 中对一个库进行备份,结果接着上次进行的差异备份 > 重新进行的全备份! 这是怎么回事啊?

很有可能是你的库几乎重构了
因为差异备份有一些控制区域来规定位置,法则等
所以就大于了你的全备份

所谓备份,从字面上讲就是“备用的份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备份思想的影子。例如,开车出门我们会带备胎;长时间出差我们要给手机带备用电池等。所有这些备份都是为了在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保证我们的应用得以正常延续。同样,数据备份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原始数据遭到破坏时,能够用备份的数据重新读取信息、恢复受损的数据或延续系统应用。

磁带,磁盘?各取所需!

虽然像磁带这种顺序存储介质在恢复数据过程中都会产生瓶颈。但是由于其较随机存储介质——磁盘拥有低得多的单兆字节存储成本,因此磁带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备份介质。可是,如果把磁带驱动器和磁带库的成本考虑进去的话,那么它较其他介质的成本优势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何况那些移动部件(如机械臂)的寿命还将影响到整个磁带系统的使用寿命。并且到如今,磁带格式统一的问题依然遥遥无期,众多的磁带格式及其对应的驱动器总是让用户感到不知何从。选择太多就有“惑”,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

磁带与磁盘之争由来已久。不过,在现在看来,磁带依然还有很多很明显的优势,例如磁带的便携性以及磁带盒不会出现像磁盘一样的磁头损坏问题。因此,磁带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离线保存归档数据的用户来讲依然拥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在转移极大量数据的时候,使用磁带的成本要低于使用因特网的成本。还有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就是,很多IT机构,尤其是那些大型公司的IT部门总是倾向于拒绝更换那些他们长期使用的产品。虽然这并不在所谓的技术讨论范围之内,但是用户的这种惯性作用往往在最终决策时总是起到关键作用。在面对重大的采购决策时,新技术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机会成本。

磁带备份:曾经的辉煌,如今的无奈

在以前,磁带当仁不让地作为备份领域中的绝对主力,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这种辉煌也已经开始慢慢地转为一种无奈。

首先我们来看看磁带产品为我们提供的几种最常用的备份策略:

全备份(Full Backup)。全备份就是指对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所有数据或应用进行的一个完全拷贝。实际应用中就是用一盘磁带对整个系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