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达梵语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16:57

“布达拉”梵文原为पोतलक(potalaka),汉译佛典中作“补陀洛迦”、“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正如最胜子所引,是“小花树山”。前词पोत(pota)是指小型动植物(a young animal or plant),后词लक(laka)是指“冠”、“前额”(the forehead)。पोतलक这整个词可理解为多财释,即“以小树为冠(的山)”。
“佛教圣地”是这个词的衍义。之所以会衍出这个含义来,有两个原因。
①梵语पोत(pota)与बुद्ध(buddha,佛)读音接近,而potalaka在藏语中简称为potala(布达拉),后词la在藏语中本来就有“神佛”的含义。如la-khan(拉康)即“佛殿”的意思。
②potalaka山在佛典中是观世音菩萨说法的地方,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而中国两处以potalaka命名的地方——布达拉宫和浙江普陀山(普陀山岛边上还有一个洛迦山岛)——也都是佛教圣地。

布怛洛迦,梵文potalaka音译为补怛洛迦、普陀洛迦、布达拉等。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慧苑著《新翻华严经音义》卷下:"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远及也"。此山被定为现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我国藏族僧人多罗那他(公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记载:优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礼。我国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均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