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彪不愿意当志愿军的总司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5:14:08
希望权威一点点。。。。谢谢

中国参战前,志愿军司令一职的人选不好决定。对方是战斗力很强的美军,我方拟第一批入朝的部队是当时为准备参战而调五个军组建的东北边防军,都是四野的部队。

  故而志愿军司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人能力上必须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

  二、个人资历上必须能镇得住四野的骄兵悍将。

  符合这两点的人很少,后来的十个大将中仅粟裕一人有这两个条件,而他当时在负责对台湾方面的军事行动无法脱身。四野出身的大将萧劲光、黄克诚缺乏第一条件。全军其他类似地位的几个人如萧克、李达、刘亚楼等等都不具备第二条件。

  人选只能在后来的十个元帅中产生,而其中半数以上也都不行。朱总司令不可能;贺龙、徐向前国内战争时只担任了兵团级指挥,没有骄人的业绩,徐更不具备第二个条件;聂荣臻军事上不行,且在北平市市长任上;罗荣桓是政治元帅;叶剑英一直是个总参谋长的角色,上战场差点儿;陈毅与荣臻一样,军事能力有限,且在上海市市长任上。人选只有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三人了。刘当时已经急流勇退,辞去本兼各职,由贺龙接任西南军政员会主席,刘本人只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他年事已高,战伤累累,而且毛泽东对他素有看法,对此我也可另外分析,总之刘伯承是去不了朝鲜的。

  人选只剩下彭、林两位了,林本来最合适,四野是他的部队,他的军事能力绝对在彭之上。但他也确实有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自己不愿意。当时政治局和军队高层不主张出国作战的是多数,建议在东北采取防御态势大有人在,林彪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历史没有给予它证明的机会;而彭德怀则是少数主张出国作战的人之一,因而由他担任志愿军司令是最后的选择了。

  人选的重大决策必然要顾及当事人本身的意见,否则强人所难也是不明智的。当然,决不能排除彭、林两人的个人因素,在此点上彭胜于林。但目前流行的看法,完全是由于一人“怕死怯战”而另一人则“见义勇为、主动请缨”才会形成了这段历史的观念,多少也是要打点折扣的。朝鲜战争先后参加志愿军的部队,二、三、四野的部队都有,恰恰没有彭德怀一野的部队。入朝时,其总部机关只是一个兵团级指挥部,还不是彭德怀的部属,从文学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彭德怀是只身奔赴朝鲜前线的。

1.因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