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留下一点空白”为话题,可以有哪些立意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30:11
以“留下一点空白”为话题,可以有哪些立意啊?谢谢了

算盘对主人说:“我有13个档,每根档还有3个空缺,上边缺了一个算珠,下边缺两个算珠,共缺39个算珠。”主人说:“我给你补齐就是了。”结果,算盘不能用了。算盘将自己塞的满满的,自以为完美无缺了,反而失去了它的价值。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算少。古代寓言里最先画完蛇而后不甘寂寞的又为蛇凭空添上四只脚的“聪明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旁人理直气壮的从他手里夺下了酒壶。而车轴之所以能够转动就是因为设计着为它留下了活动的空间。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应该留下一点空白,这样才能“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
易传有云亢龙有悔,俗话说月盈则亏。讲得都是做事不能走到极端,否则将走向它的反面,应该善于把握事物的“度”,儒家学说强调中庸,认为过犹不及。正是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道理。古代的知识分子莫不追求功成身退的境地,能够报君扬名,彪炳史册是他们永远的追求,然而清醒的士子心中总有一片山清水秀的田园在等待着他们。荣耀、富贵,权力的确让人神往,然而同时它们也是祸患的根源。无止境的追求它们的人,往往跌倒在它们的脚下。秦丞相李斯在受刑前对其子感叹的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帮助越王勾*灭吴复仇的大夫文种被猜忌他的越王赐死,而功成不受赏的范蠡却美好的存在在越王的记忆里,悠哉游哉的享受另一种生命。文种的悲剧在于他没有为他的事业留下一点空白,陶醉于“战士还家尽锦衣”的胜利场面里,而看不清自己岌岌可危的处境,从而没有能够明哲保身。
宋朝的一位宰相不治家产,旁人怪而问之,他说,假如我的子孙贤德的话,他们用不着我为他们殚精竭虑,假如他们不肖的话,我积攒再多的家私也不够他们挥霍,反而养成了他们奢侈的品性。他说的多么深刻达观。不明白这一道理的人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定义在服务子孙上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后代幸福,可是常常是事与愿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不如象这位贤相一样,为自己留下一点空白。将套在生命上的枷锁(所谓的责任义务)一一砸碎吧,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正如尼采说的“上帝死了”,他付与人们身上的“责任义务”也就完结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现代商业生活紧张的节奏,生存物欲的横流使人们的心灵永远处在张皇不安的状态,将自己的全部交给忙碌,心灵被名利塞的满满的。人啊,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点空白吧,抽个时间亲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