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内容概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9:58:17
高尔基《母亲》内容概括(语言简洁明了,不超过300字)

老钳工米哈伊尔暴力、凶恶,带着大家的唾弃离世。他的儿子巴维尔读了许多禁书——含有真理的书——并深刻的理解它的含义、道理,从此献身于解放工人事业的道路。他交了许多革命朋友,大家都不怕死、勇于献身,母亲也同意并与他们一起加入了党。巴维尔两次被捕,母亲为了大家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而去偷偷散发传单、报纸、书籍,尤其是听了大家的演讲、巴维尔被判充军后,全身投入党的事业。她虽然将自己的身份隐藏的很深,但终究纸还是包不住火的,她偷偷送传单的事被发现了,在这危险的紧要关头,母亲不顾危险,给众人边发传单边演说,即便受伤也不在乎。最后,母亲用沙哑的声音大喊:“真理是血海也扑不灭的!”不知是谁哭了起来。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但因当时群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一样”。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