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醉醒来愁未醒”词人为何而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1:55:08
帮下 啊

为青春不在,人已迟暮而忧愁。

这句出自: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这首词情致比较低回。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缘由吧。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写的是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通过直接抒情与客观景物的描写,把这种感情表达得细腻传神。上片写伤春之情。持酒听歌,《水调》悲怨,难怪词人“午醉醒来愁未醒”了。“几时回”问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当词人临镜自照,便痛感年华永逝,于是便产生了往事成空、后期难凭的感叹。下片写景,通过景物来烘托词人伤春亦复自伤的心情。“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日期:2005-8-9 13:30:58 来源:新弃疾 查看:[大 中 小] 作者:新弃疾 热度:6490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