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5:53:51
1。过年庆祝活动的变化
2。除夕守岁的变化
3。拜年方式的变化
4。其他过年的变化
过去与现在对比按以下格式
过去:
现在:

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其他:春联的变化: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