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吧给自己点杯血腥玛丽有什么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29:59
急需知道答案``不是那个什么招鬼传说,是和送人玫瑰有什么意义的问题类型相关的问题!!

血腥玛丽
“血腥玛丽”(BloodyMary)在西方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汇。它广泛的知名度首先来自于一种鸡尾酒,这种鸡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柠檬片、芹菜根混合而制成,鲜红的蕃茄汁看起来很像鲜血,故而以此命名。在美国禁酒法期间,这种鸡尾酒在地下酒吧非常流行,称为"喝不醉的蕃茄汁"。“血腥玛丽”原来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西方一种通灵游戏,据说独自走进一间黑暗的浴室,通过点蜡烛、念咒语等一系列动作,就能召唤到“血腥玛丽”,其描叙十分恐怖,这里就不作细叙了。

令我感兴趣的是血腥玛丽的历史来由,我收集到的比较常见的说法有两个版本,一个认为来自于英国都铎王朝的暴君玛丽一世,另一个则认为来自于18世纪匈牙利女杀人狂李·克斯特伯爵。 还有一个叫伊丽莎白.巴利特的,DIABLO里的女伯爵说的就是她,黑暗馆里反复提到她的名字.还有DISCOVERY频道里的专题片也提到了这一点。

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成长于欧洲宗教改革的汹涌大潮之中,其时英国也成为天主教和新教进行殊死搏杀的场所。她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为了达到与她母亲离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与罗马教皇决裂,并在国内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许由于上述的成长过程,也许源于她本人古板、固执的性格,她成为了一个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对新教有着刻骨的仇恨。成年后,她因为拒绝改信新教而几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国的审判台,后来又与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结婚。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并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在她统治5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她终于以其暴行获得了英国人民对其“血腥玛丽”的称谓。她病死时,据说整个伦敦响起了欢庆的钟声,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后来成为一代名君的伊丽莎白一世。(顺便说一下,如果一个中国皇帝只处死了300余人的话,那他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暴君,因为在中国“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像朱元璋每兴一次大狱就要处死上万人,仍改变不了他被认为是一个英明君主。但在欧洲标准不同,处死几百人就已经是骇人听闻的了。)

另一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