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严文井在文革时的检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9:10:01

1951年春严文井奉命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由于他不擅长起草红头文件,从1952年年底起就调离了中宣部,去筹建作协。

作为一个作家,由于他长期置身于作协的权力中心,不得不遵命写一些“大批判文章”(比如,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进行“再批判”时,他写过《罗烽的“短剑”指向哪里?》),后来又写了大量的“思想汇报”、“自我检查”、“交代材料”,“文革”结束时“还保留了足足一木箱”。所以,回首过去的时候,他说自己“时常做一些蠢事”,“做过荒唐的事情,错误的事情”。

但他并不是那种在权力中心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人。他从不趋炎附势,主动整人。做表态性批判发言时,也从未疾言厉色。在一次批斗丁玲的会上,别人的发言都是政治性批判,言辞激烈,火药味浓得很。轮到他发言了,却突然冒出一句“陈明配不上丁玲”来,引来哄堂大笑。

对于“左”的祸害和遗毒,严文井有着锥心刺骨、痛彻肺腑的经历与感受。他也曾经“左”过,在“左”的潮流中,亦不免随波逐澜。他的胞弟,当年跟随他一起奔赴延安,在“抢救”运动中被无端地怀疑为“国民党特务”,交给了在“鲁艺”教书的长兄来“教育”、“挽救”。严文井对不肯违心承认自己是“特务”的胞弟说:“党有党纪,家有家法。”还挥起了拳头来教训他。之后,他的胞弟被逼自杀,所幸未死,但落下了精神疾患。严文井为此而痛悔终生,罪疚终生。“神话时代已经结束。”从漫长噩梦中终于醒来的严文井说:“我们可以不再向老龙磕头了。”

不仅如此,他的文章里还充满了自省和自我剖析:“我这个人又柔弱又刚强,是二者的矛盾统一体。”“我从来不想害人,我的灵魂是软弱的,与人为善的。我也做过错事,如今想起是很愧悔难受的。”

他还画了一幅自画像《严文井自剖》,这幅自画像意味深长,嘴和脸都扭曲了,实际上是他自己的心灵的影像,也是他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和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肖像。

虽然离休以后,他赋闲在家,深居简出,但头脑从未停止过思考。他的思考既是深刻的,又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超越性。有一次,他和来访的陈四益,聊着聊着,突然激动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度,大声说:“人家总以为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也自以为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但是,细想起来,我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