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2:06:56
我读过一遍不太理解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使读者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人们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
  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
  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
  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译者许钧,笔名文沛,1954年9月27日生于浙江省龙游县,1975年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院,1976年-1978年留学于法国勃列塔尼大学,1985年入南京大学外文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曾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已发表法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150余篇,著作6部,包括《杜拉斯文集》、《追忆似水年华》等,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
  本书自作家韩少功1985年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名译成中文后,在我国影响巨大,书名成为经常被套用的流行词组。不过,这次重译,书名被改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译者许钧说:“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命中’的范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了死亡在内的一切东西,这么庞杂的内容很难在一本书中谈清楚;新书名中的‘生命’单指生命本身,多出许多的哲学意味。”

废话,你跑到这里来问,一看就是没看懂。说实话我也看得不是很懂。但是这种书,只有灵魂经历过幻灭和重生的人的才看的懂。不过你真的到了那一步,也就没必要看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