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 和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01:24
有关和珅的在《清史稿》中的一段,请各位高手指导,谢谢。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川、楚匪乱,因激变而起,将帅多倚和珅,糜饷奢侈,久无功。阿桂以勋臣为首辅,素不相能,被其梗轧。入直治事,不与同止直庐。阿桂卒,益无顾忌,於军机寄谕独署己衔。同列嵇璜年老,以谗数被斥责。王杰持正,恒与忤,亦不能制。朱珪旧为仁宗傅,在两广总督任,高宗欲召为大学士,和珅忌其进用,密取仁宗贺诗白高宗,指为市恩。高宗大怒,赖董诰谏免;寻以他事降珪安徽巡抚,屏不得内召。言官惟钱沣劾其党国泰得直,后论和珅与阿桂入直不同止直庐,奉命监察,以劳瘁死。曹锡宝、尹壮图皆获谴,无敢昌言其罪者。高宗虽遇事裁抑,和珅巧弥缝,不悛益恣。仁宗自在潜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发,仍优容之。

四年正月,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其不法状,仁宗即以宣遗诏日传旨逮治,命王大臣会鞫,俱得实。诏宣布和珅罪状。

先说好 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翻的 “信达雅”的“信”就没有做得特别好 你就凑合看个大概意思吧
也不是高手 估计有错误 见谅
你就权当参考一下吧
-----------
和珅把持朝政太久了,(特别)善于揣测高宗(乾隆)的意思,用些小手段作威作福(这句不确信)。
对于不顺从自己的人,抓住乾隆生气的机会来趁机陷害他;贿赂自己的人就帮忙周旋,有时候(甚至)故意压着他们的事(罪责之类的吧)不急着上报,等乾隆火下去了再去呈报。
大官们依附着靠山,剥削下面的人来供自己享乐。管理盐业的政府部门、修筑河坝工程的政府部门一直都是他们敛财的地儿,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欲望(这句不确信)。
川、楚之地的匪乱,因为矛盾激化而起(这句不确信)。(然而)将帅们大多都是依仗和珅的(爬上来的),贪污腐败穷奢极侈毫无建树。
阿桂因其功劳成为首辅(就是权重之臣),一直跟和珅他们合不来,也被和珅他们排挤(不太确信)。“入直治事,不与同止直庐”(这句不太懂,个人理解 是不是入朝办事,和珅都不跟阿桂同进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大概指都不愿同处一室吧?)阿桂死后,和珅更是无所顾忌了,在军机处皇帝的谕旨都他一人签看了(感觉这次措辞不太好= =||||)。嵇璜等老臣也因为背后议论和珅而多次被斥责(这句原文不太懂)。王杰廉洁持正,一直跟和珅对着干,也拿和珅没啥辙。
朱珪曾经是嘉庆的老师,在任两广总督的时候,乾隆本想召其(指朱珪)为大学士,和珅害怕(还是单纯的嫉妒?)其晋升,便偷偷地把嘉庆给朱珪的贺诗告诉了乾隆,说朱珪(在嘉庆那里)讨好(别有用心)。乾隆知道后大怒,幸好有董诰谏言才免除了(朱珪的罪责);(之后)又找了点其它的事由,使得朱珪降为安徽巡抚,并永远不得内召(永为外任了)。
“言官”(指监官和谏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里面只有钱沣劾和国泰(这句是否为人名太不确信,若是的话,个人理解为他是钱沣劾一拨的)还比较正直,但因为评论和珅跟阿桂“入直不同止直庐”的事,奉命(想必是和珅的“功劳”了)作监察,活活给累死了。曹锡宝、尹壮图也都被降职,(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敢问和珅罪责的人了。乾隆虽然(估计也就是偶尔的事)也有想惩戒下和珅的意思,但因为和珅善于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