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思想家,但是的思想体系第精髓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21:49

鲁迅的教育思想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所赋予他的使命来认识。鲁迅所处的是什么时代呢?周恩来曾经说过:“鲁迅的时代,是一半满清,一半民国的时代。他出身于破产的士大夫家庭,他受过封建社会很深的洗礼,他受过戊戌政变后的洋务教育,嗣后,留学东洋,又受教于章太炎先生,并参加了光复会。入民国后,他又做过多年北方官僚社会的小京官,也可说是闲差事。直到五四的前夜,他才得参加思想革命的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从此以后,他就公开地成为宗法社会的逆子,士大夫阶级的叛徒,逐渐养成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可是他自己却又那样谦诚的愿意做一个‘革命军马前卒’。”周恩来精辟地分析了鲁迅经历的时代和他的思想发展过程。
迅的教育思想还必须和他的思想主线相联系。鲁迅的思想主线是要摧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催生新社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培养革命战士,进行思想革命。他到日本留学,开始学医,原想将来回国后解除病人的疾苦,以医学来拯救祖国。但是他在学校里受到具有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日本同学的歧视。在他们的眼里,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鲁迅受到了这种侮辱,感到生为弱国人民的痛苦。特别在一次日俄战争的影片上,看到一个说是替俄国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斩首,而围观的一群中国人却神情麻木,视若无睹。他深受刺激,苦思数月,得出结论:“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正是这种挚爱使他容不得人民病态的存在。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此,鲁迅深入剖析了中国的国民性。早在日本,他就常常和好友许寿裳议论中国民族的缺点。“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对于(一)因为古今中外哲人所孜孜追求的,其说浩瀚,我们尽善而从,并不多说。对于(二)的探索,当时我们觉得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至于(三)的症结,当然要在历史上去探究,因缘虽多,而两次奴于异族,认为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