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词有什么差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42:06

诗与词是有大分别的。这分别既表现在音律方面,又表现在意境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方面的分别,因为音律是手段,意境是目的。还是就苏轼以前来例举,也为了与豪放对举,大家公认词的风格是“婉约”。什么是婉约?就是指是感情纤细入微,借用弗罗伊德学派的诛心法,可以说是大多来于男女之间,所以常常带有闺房粉黛气。少数诗也有这种粉黛气息,但放出成为格调,韵味还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其一是,给人的感触印象有别,诗刚,词柔;其二是,表达的手法有别,诗直,词曲;其三是,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别,诗显,词隐;最后是,来由和归属有别,诗男,词女。总归一句话,诗是诗,词是词,专就意境方面来说,疆界也是很分明的。

但有人却偏偏打破了以上的金城汤池。一般认为,带头选择的就是苏东坡,冲锋陷阵之作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其实,早在五代,就已有人打破了诗词的界限,最突出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不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读仄声)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后主这两首词,语句、情怀都这样慷慨悲凉,显然不能出于歌女之口,也就闯出花间、樽前的范围。如果词作只能分作婉约、豪放两类,像这样的当然就得归入豪放一类。王国维有见于此,在《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士大夫有士大夫的情意,有士大夫的手法,一旦强拉词体来为自己服务,词就几乎是欲不变而不可得了。这样来说,词的婉约传统,旁边忽然杀出个豪放东坡来,也是情理中事。

向来有争议的是,用作诗之法作词,能否成为词。一派认为,由“鬓云欲度香腮雪”发展为“大江东去”,是扩大词的表现范围。由长在闺房刺绣变为上山下乡,或同一场地,既容纳闺房刺绣的佳人,又容纳上山下乡的干部,有什么不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