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丢斯定理正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46:41
谁能告诉我

"提丢斯-波得"定则
这是天文学上著名的定则~

早在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在他编写的《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总结并发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国物理学教授提丢斯提出的一条关于行星距离的定则。

定则的内容是这样的:取得 0,3,6,12,24,48,96.....这么一个数列,每个数加上4,然后再用10来除,就得出了太阳系各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近似值。

行星 数列 推算出的距离 实际的距离

水星 0 0.4 0.387

金星 3 0.7 0.723

地球 6 1.0 1.000

火星 12 1.6 1.524

小行星带 24 2.8 1.7到4.0(中点=2.85)

木星 48 5.2 5.203

土星 96 10 9.554

天王星 192 19.6 19.2

海王星 384 38.8 30.2

冥王星 768 77.2 39.553

从水星到火星,定则都很顺利~但是,下一个距离却遇上点麻烦~

当时, “2.8”处没有行星,也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天体。波得相信,造物主不会有意在这个地方留下一片空白;提丢斯也认为,也许是火星的一颗还没有发现的卫星在这个位置上。接着,木星,土星,与定则也很符合。于是,大家开始相信,“2.8”应该有颗大行星来补上。波得为此向其他天文学家呼吁,希望共同组织起来找到这颗“丢失”的行星。

好几年过去了,毫无结果。正当大家有点灰心的时候,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于无意中发现了太阳系的第7大行星--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