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生长地在哪里?花语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作家会经常使用芦花?并用“丰白”来形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23:46
抱歉分数不高。

芦花就是芦苇的花拉,多长在水边,泰州一带很多
芦花:雪白、轻盈,花语“纯洁”。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 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
一天,经过堤上向中川走去时,堤上的狗尾草开始是没膝高,渐渐地没了腰,最后混杂着芦苇的狗尾草高没了人头,近在咫尺,什么也辨别不清。信步沙沙地走去,忽然撞上了什么,一下子摔到了,对方也呀地喊叫了一声。仔细一瞧,原来是扛着鱼竿的渔夫。
再往前走,堤上狗尾草、芦苇逐渐稀疏,可是堤外东西两三里茫茫一片,几乎完全是芦花之洲。往远处眺望,看见洲外有一条碧绿带和帆影,才知道是海。一条水路把芦花丛分开,弯弯曲曲伸向大海。在退潮的时候,一望无际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从四周传来渔歌和摇橹声。
芦间不仅是鲻鱼、鰕虎鱼、虾等愿意栖息的地方,就是苍鹭、鹬鸟等也把这里当作隐身之所。
我站在堤上,刚要休息,听远处一发枪声,鹬鸟、百舌鸟顿时大吃一惊,一边鸣叫,一边振翅飞起,从我头上飞驰而过,猛地入芦花丛中去了。然后是一片寂静,只有无边无际的芦花在风中簌簌作响

芦花,圆锥形状,白色花序,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从观赏角度看,的确不能和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相比。因此,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说:“芦花没有什么看头。”这话引起了德富健次郎的反感。他说:“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并决然以“芦花”作为自己的笔名。这并非他的一时冲动,而是受托尔斯泰等激进的小资产阶级进步作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在时代的变革中,德富芦花逐步看清了人民大众的力量。他热爱人民,同情弱小,情愿与普通的日本人民为伍,甘做一株为上层统治者所不齿的芦花,融在茫茫的“芦花之雪”中。这里,作者托己所爱之物,言胸中之志,立意深刻新颖。
描写芦花,作者避开了单株芦花的刻画,而注目于芦洲上数不尽的聚拥在一起的芦花群体。在辽阔河海背景的衬托下,茫茫一片的芦花洁白如雪,簇合涌动,雄壮而富于力度。从远处望去,蓝天、白花、碧水,构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清新的独特画面,衬得芦花更美丽、更潇洒、更诱人!谁说“芦花没有什么看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