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其又何诛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13:19
翻译

  二年春,宋卿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了孔父而占有他的妻子。宋殇公大怒,华父督害怕,就把殇公也杀了。

  君子认为华父督心里早巳没有国君,然后才产生这种恶劣行动,所以《春秋》先记载“弑其君”。桓公和齐侯、陈侯、郑伯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由于接受了贿赂的原因,便建立华氏政权。

  宋殇公即位后,十年里发生了十一次战争,百姓不能忍受,孔父嘉做司马,华父督做太宰。华父督由于百姓不能忍受,先就宣传说:“这都是司马所导致的。”不久就杀了孔父和殇公,把郑公从郑国召回而立他为国君,以此亲近郑国。同时又把郜国的大鼎赠送给桓公,对齐、陈、郑诸国也都赠送财礼,所以华父督就当了宋公的宰相。
  夏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传国大鼎,初九日,放进太庙,这件事是不符合礼仪的。臧哀伯规劝桓公说:“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发扬德行,堵塞违礼的行为,以便监察百官,就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还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所以那清静肃穆的太庙用茅草做屋顶,祭祀天地的车子用草席做垫子,祭祀用的肉汁不用五味调和,黍稷、糕饼等祭品不用舂过的好米,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帽,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版,都各有规定,这些是为了显示等级上的差别。玉垫、佩巾、刀饰、革带、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革带,各级多少不同,这些是为了显示数量上的差别。礼服上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这都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这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德行,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事物的增减都有一定的数量,并用纹彩和颜色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以此来监察百官,百官这才警戒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现在君王毁灭德行,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宝器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君王又用什么去惩罚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