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54:34
一天本分为十二个时辰,或者是二十四个小时!
但为什么是12和24啊?
为什么不是10个 15个呢?

十二个时辰的由来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地支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十二小时制的由来

十二小时制起源于埃及.然而,每个小时的长度会由于季节而不同,从黄昏到黎明12个小时,从黎明到黄昏也是12个小时长。罗马人也使用12小时制:全天平均的分为十二个小时(因此一年中各天的长度是不尽相同的),夜间被分为三个小时。这是因为在水鈡发明之前,人们使用太阳作为计时工具,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