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崤山和现在的太行山是一样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41:43

不一样的

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 。东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于南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边境的沁河平原。长700千米,褶皱断块山 ,山脊海拔1500~2000米。中段出露片麻岩,南 、北段主要为石灰岩。山地东侧为明显的断层,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米的断层岩壁,气势雄伟。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山脊西侧转为缓坦的高原。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太行山还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黄淮平原。

崤山山脉横亘在三门峡市,区域内丘陵起伏,地域辽阔,坡度平缓。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邙山。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

崤山或称三崤山、二崤山。《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主峰为青岗峰,海拔1903米。崤山高山绝谷,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陕西关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登崤山北眺,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崤函"之地,自春秋时代就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例如秦、晋崤之战。成语"鸡鸣狗盗"中的"鸡鸣"即源于函谷关。相传战国时期,孟尝君一行逃离秦国,到达关下正值半夜时分,当时秦法规定函谷关"日入则闭,鸡鸣始开"。随行食客有善口技者,仿鸡鸣,关内群鸡鸣和。关吏遂开启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出关。相传老子入关时,守关官员请教经学。老子连夜写下5000余字的《道德经》。秦汉时期,函谷关是关中、关外的界线。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于是汉武帝"徙函谷关于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