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在其管辖地区实行汉制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4:32:42
辽朝在其管辖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劲;忽必烈采纳汉人的建议,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少数民族采取汉制的原因是什么?

辽对于汉人的地区没法以少数民族的办法管制,所以辽分为南苑和北苑。南苑制度上与汉人相同,北苑与原来契丹人相同。

P.S:忽必烈是元世祖,不是辽人

辽采取汉人治汉的原因我认为是这样的:辽汉人地区的汉人不可能被契丹人杀尽诛绝,那么他们要有自己的社会体系,而这个复杂的社会文明体系是不可能通过原来辽国的制度来完成,所以沿汉制来治理。
同时为了保证辽国契丹民族为主体的文化,所以北苑仍沿袭原来契丹的制度

西辽(1132年-1218年)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代贵族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斯翰鲁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代的贵族,曾经任节度使。由于同辽天祚帝君臣意见不和,在辽代被金灭亡前夕,耶律大石带领一些部队离开了营地并自立为王。1124年,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在这里他召集了契丹十八个部落的首领集会,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他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政府,并建立根据地进行休养。1130年拔师西进,途中受到了回鹘王的接待和效忠。1132年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称帝,并称“菊儿汗(古儿汗)”。西辽帝国正式成立。

称帝后不久,耶律大石率军南下同穆斯林化的东喀喇汗国发生战斗。这次西辽被击败,退回边界并同当时在边界的另一支契丹后裔会合。1134年东喀喇汗国阿斯兰汗去世,继任者易卜拉欣即位,他不能控制汗国内的局势,便邀请耶律大石入都城巴拉沙衮保护。耶律大石入城后将此地定为西辽新都,改名为虎思斡鲁朵(虎思斡耳朵),并改元康国。

之后西辽继续扩张,并准备东征金国,但因为路途遥远,牛马损失很大而未成功。1137年,西辽在扩张中遇到西喀喇汗国的抵抗,西喀喇汗被击溃后向宗主国塞尔柱帝国求援。1141年,塞尔柱苏丹领兵十万在撒马尔罕西北的卡特万和西辽军发生决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不久西辽又征服了花剌子模。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皇后萧塔不烟摄政,1150年耶律夷列亲政。期间属国花剌子模和西喀喇汗国因葛逻禄人发生冲突,西辽支持西喀喇汗国,后经过调解平息。1163年耶律夷列去世,因儿子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