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为什么后来要实施海禁政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6:13:40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就不说了,想知道为什么后来大明王朝实施了海禁政策?以及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谢谢!
当然,我想如果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自然就是以攻为守倭寇之患就不会有了。

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又称洋禁。始于明初,在明代虽时张时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在对外贸易上,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永乐以后,禁令渐弛。嘉靖元年(1522),给事中夏言认为倭寇起于市舶,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 ,禁止下海捕鱼捞虾,断绝海上交通。凡违禁者,必依法处以极刑。明廷严厉的海禁政策,实际是闭关清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广东港口主义的表现形式,它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故隆庆初年,朝廷在舆论影响下,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以征收商税,增加财政收入。开放海禁后,东南沿海地区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海禁的开放也是有限制的。出海贸易者,均须经海防同知批准,领取“引票”,到指定地区贸易,并在规定的期限回港。对前往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限制,日本即在禁止通商之列。另外,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有所限制。这类规定依然严重地束缚着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实施了海禁政策主要是防止倭寇对明朝沿海地区的骚扰。

影响:长期海禁闭关,隔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禁是十四世纪时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张士诚、方国珍等余党,所实行的政策,有谓“尺板不得出海”

另一个原因是,明朝初年,因为明初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来赚取好处。日本实际上是处于割据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很多到中国来冒充朝贡使者的日本人没有日本政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中国沿海抢劫。这是明初的倭寇。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政策。从此之后,如果要来中国做生意,必需朝贡兼贸易,否则不予,这就是所谓的“朝贡贸易”,兼具有怀柔拉拢周围国家的用途。明朝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的影响导致正常贸易地下化,转为走私贸易。贸易港集中地由广东、福建转往已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菲律宾、印尼。而海上的维持秩序角色由于中国官方的消失而导致海盗集团猖獗。

明成祖即位后,在永乐年间,派遣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