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59:49
如果把中道运用在某特定事物上的话。举例,爱情变成三种状态。爱,不爱,则爱不爱。是这样的意思吗?
我爱着一个女子,但是我唯一让她一直爱着我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向上修行,我愿意为了她深修,但是深修了又得失去她,我为了她而修行,因为修行而失去她,谁能说清楚吗?

心有挂牵怎么解脱?既然放不下那就去猛烈地追一追,成功了的话你的心愿也满了,碰个焦头烂额的话你也可以死心安心了。有些人以为我左右不碰取第三边就是中道远离二边,其实那叫作茧自缚,边见制造工厂。真正的中道是无边,而不是取第三边、第四边、。。
(加内沙开始思惟法义了,这很好)

远离二边就是中道。
以爱、不爱为二边,则非爱非不爱为中道。
以乐行、苦行为二边,则不乐不苦为中道。
以常见、断见为二边,则不常不断为中道。
以生、灭为二边,则不生不灭为中道。

以得和失为二边,则不得不舍为中道。以智慧照观,诸法本觉,原不可失;诸法本寂,亦不可得。缘生则爱起,缘灭则爱尽,又能何取何舍?。故而于一切法不取不舍,非是于爱不取,也非于爱不舍,乃是取于爱而实无一法可得,舍于爱而实无一法可失。诸法唯名而已,本来就一切法无我,哪里又有什么我爱我不爱和我修我不修呢?有我之爱,名为贪、嗔、痴;无我之修,名即戒、定、慧。
一切实非实, 亦实亦非实,
非实非非实, 是名诸佛法。
一切法不超四句,四句不超两边。于两边、四句和一切法,随事转换,莫执一定,如叶随风,是名凡夫;执一不变,不受其余,如柱系狗,是名外道;不取不舍,住于中道而实无所住,如虚空,是名为佛。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儒家的中道是中庸,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讲究适度。
佛家的中道是般若空慧的思想,透视假相,无所执著。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修行上都会有不同的目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但水流千般归大海,这个大海是什么,这个大海就是菩提心.其中,大悲为根,要把对一个人的爱,对亲人的爱扩大到对无量众生的爱,这众生中就有我们的亲人,坛经:慈悲是观音,向自己的慈悲心中寻.对众生有大悲心的人,一定会受众人的爱戴,拥护.
希望我们一同勇猛精进.

中道,最深,同时又最浅,我也举个例子算回答,比如,你的脚,穿42码合适,那么给你穿个40码肯定难受了,给你来个46码,穿上咋走路啊。虽然是人体验后感受到的,但它本来存在。
中道,是世界本来的可能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