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53:43
《孟子》里的“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是什么意思?

杨朱,魏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其生活时代应在老子之后,略早于孟子,约与墨翟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杨朱以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的意思是损失身上的一根毛来利益天下,这个事情不要做;人家把天下的利益都给你,这也不可以拿。人人都不会损失身上的毛发,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人人如果自制安分,天下自然安定。前者表现为极端自私,不为天下谋利,后者表现为对利欲的淡漠,不谋天下之利,二者在不损害自我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杨朱认为,天下治的前提是既不损己为人,又不损人为己。孟子称其自私.韩愈也撰文声讨.

“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说,杨朱的主张是,不肯拔自己的一根汗毛而使天下人都有利。这个人以为有家庭就需要劳心,因此不肯费心去抚养妻子儿女,那么这个人还肯劳心去替别人着想吗?

《圬者王承福传》里的主角王承福是一位”坞者”,就是现在的水泥工匠,是个相当自足的人,自认没有多余的本事去成就一个家庭、养育妻儿,因此选择单身的生活,以免超出自己所能负荷的范围后,还得劳心去想办法。

对于王承福这种自认为能力小的人,选择这样一个自足的方式,被韩愈认为是“杨朱之道”。

杨朱,魏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其生活时代应在老子之后,略早于孟子,约与墨翟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杨朱以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的意思是损失身上的一根毛来利益天下,这个事情不要做;人家把天下的利益都给你,这也不可以拿。人人都不会损失身上的毛发,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人人如果自制安分,天下自然安定。前者表现为极端自私,不为天下谋利,后者表现为对利欲的淡漠,不谋天下之利,二者在不损害自我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杨朱认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