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奥运故事(要催人泪下,相当感人的)大概600字左右,请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4:35:14
要参加比赛,请大家帮忙!!

如果奥运会能真正成为一个Party,那么运动员最想把这些快乐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战争,那么运动员背后的亲人和挚友,则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身着19号运动服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跑在前面,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瘦小的皮特里拚命加速,过早冲刺消耗了大量体力。他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了方向,后几次摔倒在地。在离终点15米的地方,他又一次倒下,两位好心的医生搀扶着他走到了终点。他被剥夺了冠军资格,却以一个顽强者的形象被记录了下来。事后,英国大主教彼得说:“奥运会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从此,这句话成了奥林匹克的格言和信念。

  1908年,当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右二)第一次站到伦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时,他已经61岁了。29岁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斯旺(左一)当时就站在他的身边,父子俩是在领取跑鹿射击100米单发团体冠军的金牌。老斯旺还夺得了个人冠军。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斯旺父子领衔的瑞典队蝉联了冠军(如图)。而在个人比赛中,小斯旺取代父亲拿走了冠军,老斯旺以2环之差跌至第五名。
  8年后,73岁高龄的老斯旺和小斯旺第三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他创造了奥运史上参赛年龄最大的纪录。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5000米比赛精彩纷呈。芬兰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左一)遇到法国人让·布恩的顽强挑战。他俩把所有选手抛在后面,几乎同时冲过终点,双双打破了世界纪录,科勒赫迈宁以0.1秒微弱优势险胜。

  当时芬兰隶属于沙皇俄国,因此发奖仪式上升起了沙俄的国旗,科勒赫迈宁痛苦万分。布恩拿来一面芬兰国旗送给他,表示对他的祖国的敬意。这对场上的对手,场下却亲如兄弟。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前,人们看好日本的古桥广之进。然而,来自法国19岁的琼·布伊托克斯在半决赛中游出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引起了人们注意。

  决赛中,布伊托克斯不负众望脱颖而出,第一个游过终点,并把自己前一天创造的奥运会纪录缩短了10秒多。在游泳池边观战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欣喜若狂地纵身跳入池内,紧紧地抱着儿子亲吻,眼看整个身子将沉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