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为什么基本上都穷困潦倒?比如曹雪芹、蒲松龄、杜甫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22:20
请说说这种现象,具体谈一谈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不要粘贴的。
我说“88了过去”这位朋友,你是不是没有看清,还是说你根本就不明白?我的意思是这些文学家为什么会穷困潦倒,而不是所谓的被伯乐发不发现。当然有人赏识的话,生活会过得好一点,但是这不是问题的根源,杜甫的诗才连当时的皇上都叫好,可是就是不用他为官,既使后来用了,但时间也不长,又给罢官了,难道皇上不算是伯乐吗?皇上是最大的伯乐。如果皇上不算伯乐的话,那我看只好到外国去找伯乐了。不是吗?还有蒲松龄,考试考得连主考官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而且对他的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难道也算是没有伯乐吗?韩愈所说的类似于地下的金子,没有人发现的意思。是指人才被淹没。比如千里马混在普通的马里,没有骑,当然不知道哪个是千里马了,可是杜甫他们不一样啊,连当时的皇上都知道他们,他们是混在普通老姓里吗?我想不是啊?这和韩愈老先生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是一个意思吗?有点晕,连呜呼一词都上来了?

倒是三楼的“梦游的熊”这位朋友,说的很不错。这才是主旨。如果杜甫会趋炎附势、会奴颜婢膝的话,那他还能不当官,我想早都能当丞相了。

听说过“穷酸”吧?秀才又叫“酸秀才”吧?大抵因为这些秀才文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至于忽略其它方面的发展,所以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经商,又清高,不屑于斤斤计较,又不肯欺骗童叟,所以一定亏本。做官,不肯趋炎附势,奴颜婢膝,于是一定处处遭到排挤……士农工商,一样做不得,不去穷困潦倒就奇怪了……

文章憎命达!
如果踌躇满志,还会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历身躬行吗?
但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还是要有的。

比如曹雪芹,他是旗人,每个月不用劳动就有工资。如果愿意的话,随便就可以当公务员,然后很容易成为官员。
蒲松龄是小地主。
杜甫是政客,也当过好几年官的。

苦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嘛 再说了 富的写什么书嘛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百八年前都论述过的问题吾悲何需在谈

我觉得题干应该反过来说才对,正因为他们生活艰辛、穷困潦倒,所以他们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文学家不是天生的,他们要写的东西也不是信手拈来的,都是在有丰富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一个伟大文学家所表现的东西也不是空洞的,他们一定都会表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与人们生活,这才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也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得以进步。

穷困潦倒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创作,曹雪芹如果没有碰到家变,何以能如此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