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杞人忧天”的毛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1:03:08
希望对于这种心理有科学的解释,然后从哲学,事实去回答.
简单点讲就是事情没做就觉得会失败,然后做好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感 ,反正就是负面想法特多!
自卑到骨子里自负的越来越厉害

注意力就像一面放大镜,能把你看的东西扩大很多倍,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跟着大了起来,好处是可以推动人尽快解决问题,坏处是悲观主义。

从哲学方面来讲,存在即有其合理面。“天”虽不会塌,但宇宙也是有寿命的、是会衰亡的。‘生’和‘灭’是一对矛盾,人能感受的到并不奇怪。“杞人忧天”形式上虽不合理,但本质却符合事务兴亡的规律。

做事之前就会觉得失败叫【悲观主义】;之后没有成就感是因为【完美主义】情结过重,总觉得事情应该还可以做到更好,这又导致了下次做事前更强的悲观。

【自卑补偿机制】:对自己现状越不满,就期望自己以后越强大,根阿Q精神有关。是一种妄想-悲观-再妄想-再悲观,不断循环的怪圈。

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想办法:
1 不断思考和明确真正想达成的理想和目标(个性的自我完善一般都是追求长期目标的“副产品”) ;
2 逐渐建立自信 ;
3 不断完善安全感

佛语;世界万物皆虚幻。对于自己不能改变的事物,何不脚踏实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做杞人

此人具备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品质。
若其担忧个人安危,试劝其假想人生最坏结果并从心理上接受,日后但凡遇到不顺,都能坦然处之。积极做法:事前往坏的方面想,言行谨慎;事后往好的方面想,豁达大度。
若其担忧人类安危,此乃高尚品格,可邀其参加公益活动,将拳拳爱心转化成实际行动,升华人生境界。

没关系的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