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及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9:14:37
春秋时期的儒学的地位及其原因及代表人物
例: 春秋 孔子 正统思想 维护了统治者的地位

战国......

秦.......

西汉.......

新文化运动......

文革......

当今.......

战国......是三大显学之一,但没有独尊的地位,与其他学说是平等的竞争关系.
秦....... 开始时尚能容忍,但很快遭到打压.
西汉......初期与其他学说是平等的关系,经过汉初的发展后,初步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显学地位。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独尊儒术。但是汉代统治者的风格决定了独尊儒术的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汉宣帝有名话就说明了这点:汉家自有制度,本霸王道杂之,焉用纯儒?在整个西汉时期,儒家之外的其他学说仍然存在,并对政治和社会发生影响。但西汉的儒家与战国的儒家并不是一回事,西汉的儒家已杂糅了阴阳家、法家、道家等各家的一些理论,发展成了经学。
魏晋南北朝:西汉的汉学在东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快就变得僵化教条。西汉是今文经学得势,东汉中后期,古文经学取得了优势。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期,玄学、佛教和道教都对儒学产生巨大的冲击,但尚能维持官方哲学的地位。
唐宋:经学的僵化引起了知识分子的不安,在社会上也不吸引人。社会上引老释孔或引释释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唐代中期,以韩愈为首的儒家知识分子开始了批判佛老、净化儒家的运动,儒家开始向新的理论发展,即理学。
唐代理学的始作庸者是韩愈,但直至北宋建立,理学仍然没有形成。北宋中期,以邵雍、张载和周敦颐等人继承了韩愈的遗志,终于使理学初具雏形。三人中尤其周敦颐,他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他开创了理学中最大一个派别——道学派.道学派在其弟子程颐、程灏及二程的再传弟子朱熹手中完成,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与道学派同时的还有一个理学大派——心学派,代表人是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即王守仁)。此派虽然不是官方哲学,但是统治当局并不禁止,与道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竞争关系。他对明末清初和晚清的知识分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外,它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维新时期的主要人物基本上都王阳明学说的代表人物。这一点与陆王心学在中国走进发展的死胡同很不相同。
新文化运动......由于中国自晚清以来就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分子们对传统文化开始反思,并把中国的落后归因于儒家学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家学说一方面受到了社会主流的批判,一方面也没有什么象样的人物来发展其理论。儒家学说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