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地质科学进展】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5:03:07
或者在哪里找到这样的论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盘点2007年地质科学进展

1月2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京评选出2007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经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等32位专家认真评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是:
一、深源地幔新矿物发现,震动国际地质学界。杨经绥等研究人员在我国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中发现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和锇铱矿中金刚石原位包体,并发现罗布莎矿、曲松矿、雅鲁矿、藏布矿等4个深源地幔新矿物,在俄罗斯极地乌拉尔铬铁矿中再次发现了金刚石等地幔深部超高
压矿物,成果在Geology发表,并在美国AGU年会上作报告,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体系新框架确立。侯增谦研究员等主持的“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创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新框架,首次提出大陆碰撞带发育三大成矿作用类型和大陆型斑岩铜矿新理论,论证了冈底斯铜矿带的巨大资源潜力,推动了找矿突破。这一新成果发展了大陆成矿学理论,是近年来区域成矿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三、第四纪湖泊研究揭示青藏高原20万年来环境变化和气候变迁。郑绵平院士通过对青藏高原第四纪湖泊沉积进行长期详细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了以第四纪湖盆研究为基础,阐明青藏高原20万年以来环境变化、气候变迁规律的新途径。
四、晚侏罗世东亚板块汇聚与多向造山新模式。董树文研究员提出晚侏罗世东亚构造体制重大转换——多向汇聚与多向造山新观点,刻画了东亚大陆运动学过程,揭示了多向陆内造山的机理,重新厘定了“燕山运动”的定义。这是我国近年来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的新成果,深化了对东亚大陆动力学过程的认识。
五、我国获得第九颗“金钉子”。侯鸿飞研究员等通过持续20多年的国际合作研究,在我国广西柳州碰冲剖面取得了精湛的研究成果,2007年底经国际石炭纪地层委员会全票表决通过,确立了国际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这是我国在全球地质年表中的第九个“金钉子”。
六、“解剖青藏高原”获新进展。赵文津院士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探测与地壳活动特征”,发现东昆仑南部渐新世晚期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腹地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整体隆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