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8:10:34

中国西部大开发有一些优势条件:
(1)矿产资源、草地资源、水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资源开发潜力大;
(2)人口稀少,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
(3)国家开发和发展西部的优惠政策;
(4)西部地区人们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1)自然环境比较差,地形复杂,耕地面积小。气候干旱或高寒,淡水资源不足。植被覆盖状况差,生态环境脆弱,一些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2)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这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3)发展经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4)文化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
(5)地处内陆,比较闭塞,信息不畅,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有待于提高。

针对中部地区发展出现的“挤压论”、“塌陷论”以及“后发优势论”,2003年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他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东部地区发展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学界把这种战略布局称之为“三极论”,即东部为一极,西部为一极,东北部为一极,三极共同发展并带动中部发展。作为“不东不西”的中部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布局中,再次被放在发展战略的“后发”位置。中部地区发展的危机意识也陡升,东西部“挤压论”、中部“塌陷论”不断被理论界关注,中部地区发展的“边缘化”的危机又再次出现。本文尝试通过理性分析中部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发展的劣势,使我们客观冷静地看待中部发展的希望与隐忧,使得我们既关注于当前,也立足于长远,使中部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尽管中部“塌陷论”并非空穴来风,但终究不能掩盖中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存在。至2003年,中部地区政府已经完成经济增长前的“*鼓动”与社会的“思想动员”工作,种种迹象表明,中部地区的“追赶”与“跨越”在中部地区的*精英、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那里已经达成发展共识。后发优势理论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资源、资本以及劳动力,如果这几种生产要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