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有关文言文或诗句中的名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3:38:24
只要5句,急用,要求有一句必须有赏析,人教版的更好!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人在春天时候出使,途中见数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在上二句写景的基础上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随风飘到龙标(黔阳)。这里的夜郎,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偏西,故李白以此代王昌龄贬谪地。细加分析,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承上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延伸了“望”,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