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增长S型曲线增长率的问题,请有经验的生物老师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56:41
按照理论,这种增长方式的增长率是随种群数量增高而降低的,S型曲线只能反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不能反映增长率的变化.
两者的变化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在习题中,甚至是02年广东高考题中,都把增长率和增长速度混为一谈,几乎所有习题都将增长速率当作增长率来处理.
如给出培养小球藻的种群增长S型曲线,问种群增长率是怎样变化的.标准答案是先升高后降低.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是个才参加工作的新老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样给学生讲呢?
如果含糊地告诉学生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变化相同.我心里过不去!
《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53页明确指出,“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几乎每本资料对这个问题都避而不谈,有的也很含糊地引用了原话做解释"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有个比较J型和S型曲线的表格,很多参考资料(如《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 南方出版社)都有
..................J型曲线..............S型曲线
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
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长.......有K值
前几天翻到一本期刊,有位老师也对02年高考小球藻S型曲线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相混淆一事提出了质疑,指出这个问题“有待商榷”!
S型曲线只能反映增长速率的变化,不能反映增长率的变化。
正如J型曲线反映不出增长率不变一样!
(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 增长率=增长量/种群数量=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增长量/时间,即dN/dt)
看看横纵坐标,Y种群数量,X时间。他们的比值是增长速率。沿K/2对称的不是增长率,是增长速率!在K/2时达到最大的也不是增长率,而是增长速率!

假设S型曲线在K/2之前不受任何一点环境限制,是完全按照J型来增长的,那么这一段的增长率不是和J型一样不变吗?
然而J型曲线的增长率在不受环境限制的条件下都不增加,S型受到环境限制越来越严重,会增加吗????

增长率下降,增长速率是可以先升后降的

如某种群开始增长率是1.种群数量为10
则1年后,种群数量变为20个,增长速率10个/年
第2年增长率降为0.9.种群数量是38,增长速率18个/年
第3年增长率降为0.8.种群数量是68.4,增长速率30.4个/年
第4年增长率降为0.7.种群数量是116.28,增长速率47.88个/年
第5年增长率降为0.6.种群数量是186.048,增长速率69.768个/年

......
依次类推,增长率在下降,增长速率上升
当然不可能一直上升,当增长率下降到某值时,增长速率开始下降(k/2时)

生态学中也指出,种群数量每增加1个,对于种群内个体来说就产生1/K影响

假设某种群初始数量为10,第2年变成15,则增长率是0.5.我们把这个增长率平均到每个个体上(生态学中成为每员增长率),那个相当于每个个体新增加了0.5个.
在不受环境限制时,不管种群数量多大,个体不受影响,每员增长率保持0.5不变,所以种群增长率不变,呈现J型增长
在受到环境限制时,种群内每增加1个个体,都会对种群内原个体产生1/K影响,每员增长率不可能保持不变,而是下降,种群增长率总体也表现为下降

我是这样理解的: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当种群迁移到新环境时,环境条件充足,种群数量开始增加,种群年龄组成会变成增长型,结果老年个体增加的同时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增加更快,繁殖机会增加,可繁殖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造成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增长率也在增加,k/2是达到最大,之后由于环境、竞争、以及失去繁殖能力个体的数量增加等因素,增长率下降,增长速度不见得同时降低,但最终会随之放缓。

以前高中时到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现在大四看到你的问题后愣是半天没明白
呵呵,见笑了

随后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