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做买“东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26:36
我们都说“买东西”,为什么叫做“东西”?最近电视上听来一种说法,此说法源于唐代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由于东市和西市货物齐全,所以人们只要去这两个市场就可以买到自己要买的东西,故而就称为“买东西”了。此说法倒也有理想。但不知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说法?

称物体为“东西”的来由

2003年04月03日04:20深圳特区报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中国人泛称为“东西”。东,是太阳出来

的地方,西,是太阳落山的地方。用东西两字泛指世间万物不是无缘无故的。

太阳出来了,光亮来到了,万物复苏了,天下躁动开始了。中文与“东”发音相近的字词,大都取于这个意思,运动的“动”音,痛苦的“痛”,咕咚的“咚”等等,大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甲骨文的“东”字是会意字,意指太阳从草木顶端露出来的地方。

太阳落山了,黑暗来到了,休息开始了,不再躁动了。中文与“西”发音相近的字词,大都取义于休息、安静的意思。实际上,中国人还保留了最原始的本能反应。如你要制止对方说话而又不被第三方发觉,会用食指挡在嘴边发出的“唏”的声音来。“唏”声,只需齿间轻微的气流震动就可形成,传播距离最小。“唏”是表示不出声,不动作、安静的意思。死亡的“死”、牺牲的“牺”、夕阳的“夕”、潮汐的“汐”不外乎是这个意思。“西”字在甲骨文也是会意字,把口与上下两排牙齿画出来,隐示从齿间挤出“西”声。甲骨文的“西”字也是音、形、义的绝妙揭示。

用“东”指大阳升起来的地方和用“西”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是有其原始含义的。

东西是安静与躁动的分界点,是时间的分界点,是光明与黑暗的分界点,是生与死的分界点。世界上一切有声的、无声的;躁动的、静止的;光亮的、黑暗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总和,不就是普天下的所有物体———东西嘛!(罗清明)

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乡有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 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於巷子内,盛手中拿著一个竹篮子 ,朱熹问他:「你去那里?」

盛回答 >>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盛的话,很好奇,随即 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麼不说买南北呢?」

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吗?」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 ,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