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盗”一词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41:47
:)

齐闵王二十五年的时候,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刻以孟尝君为宰相。但是,这一任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就到昭王处诽谤孟尝君。听信了这些流言蜚语,秦昭王就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准备在合适的时候杀掉。
孟尝君只得派人求昭王宠爱的妃子帮忙,这位妃子说,只要你能够给我一件你送给昭王那样的狐白裘,我就帮你说话。可是,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经送给了昭王。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门客说自己可以弄一件来。当天晚上,他潜入秦宫,扮狗叫引开卫士,将狐白裘偷了出来,送给了妃子。
妃子果然在昭王处为孟尝君说好话,昭王也就将孟尝君放了。为防夜长梦多,孟尝君立刻就改名换姓向边关奔去。而秦王也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很快就派出人马追寻孟尝君。孟尝君到边关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如果等到天亮,一定会被秦兵逮住。在大家都毫无办法的时候,一个门客学起了鸡叫,瞬间全城的鸡都叫了起来,秦兵就把城门打开了,孟尝君顺利的逃离了秦国。原来,秦国有鸡叫则开城门的规定。
起初,孟尝君把这两个鸡鸣狗盗的人作为自己的门客的时候,其他的门客觉得很没有面子,到孟尝君在秦国危难的时候,却是他们两个救了孟尝君。经过这样一件事情,门客们都非常钦佩。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