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再网上会引起许多争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32:41

近日,以清朝政府武力收复台湾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剧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从筹备到拍摄历时两年,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出生于农民家庭。 年 少时“有识度,膂力绝人”,从师“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 万人敌”。 蝗崇祯任游击将军。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 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 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 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 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关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 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在统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来大声疾呼:只要郑经(成功之 子)不肯接受招抚,就应用武力平台,迅速实现国家统一。1664年他就建议,乘他 率兵攻取金厦新胜,“进攻澎湖, 直捣台湾”, 使“四海归一, 边民无患”。 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他立即上了《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了《尽陈 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 ,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 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还分析了当时双方 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 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 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 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 施琅这一主张,是从实际出发,符合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充分显示了他 急盼统一国家的爱国情怀和高人一等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但是却因此而受到以鳌 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保守势力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 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 尽管施琅的苦心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之 久,但他仍然矢志复台,坚韧不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