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很急的,帮帮忙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2:27:12
进亦难,退亦难――一个项目经理的日记
2001年金秋十月的夜晚,站在和维多利海湾相邻的君悦酒店的客房里,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天,事关我们安讯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笔关键业务终于敲定了――香港知名电信运营商盛凯公司委托我们为其开发软件系统。对于准备在公司好好干一番并深得领导赏识的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从香港一回到北京,我立即落实了项目成员:我负责产品开发部,夏飞负责产品市场部,包锐负责产品售后服务部。夏飞也很快带领设计师飞往香港,解释安讯开发的AHS目前具有的功能,了解盛凯的需求,并确定软件需要增加的功能。但几天后夏飞却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盛凯要的不只是AHS所能实现的“计费”功能,而是一个办公软件系统。虽然软件工程师们对此颇有非议,但考虑到该项目对于我们公司步入海外市场意义重大,最后,公司张总还是决定奥斯卡要什么功能,
我们就上什么功能。
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的工作:编写17页的SOW,4个多月夜以继日的项目开发。在售后服务部为盛凯安装、调试前,我们与盛凯进行了一次远程演示工作。没想到的是,双方的沟通很不顺利,盛凯反复强调他们要的不是系统目前具有的功能,而且由于双方的语言不通,会议效率极低。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盛凯公司的项目组兼IT经理程万科竟然没有参加这次远程演示。
为了让盛凯公司的人对AHS系统有更深的了解,我和夏飞到香港给盛凯进行现场演示,随着双方深入接触,我发现:盛凯的意见关键在于新系统的实现方式不符合他们公司的业务操作习惯,而且盛凯要求新系统必须考虑部门间工作流程的组织管理,而这不是计费软件本身具有的特性。在香港的两个星期里,我和夏飞详细了解了盛凯的业务流程,程万科在这关键时刻却去休年假了,这真让人恼火。
回到北京,我又制订了为期两个月的二次开发计划,由于公司最近又接了一个项目,张总从我们这个项目抽调了两个软件设计师。虽然盛凯的副总裁兼项目总负责人井之助对此颇有意见,但是公司也没办法,盛凯项目已经占用公司太多资源了。其间,井之助告诉我,程万科之所以对项目漠不关心,是因为他对 AHS有很大抵触情绪,因为他明白新系统上线之日,也就是他离开时刻之时。井之助对此也没办法,因为目前还得依靠程万科管理目前系统。
2002年的盛夏,二次开发终于按时完成,我本以为可以

1、沟通效果较差、改进方案如下:
1)明确开发需求、签订公平的开发协议、在明确盛凯的项目开发需求之后再开始项目开发过程、否则开发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需求会增加双方沟通的次数、矛盾和开发成本;
2)双方应该解决沟通的方式以及语言问题、面谈的方式效果更好、效率可能稍低、成本也会偏高、但作为这种开发项目的沟通、又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建议尽可能面谈;双方语言上有障碍、应该在沟通过程中配备合适的翻译人员;
3)必须解决好双方项目负责人的问题、避免程万科现象的出现。
4)安讯应该做好项目开发的统筹工作、避免临时抽调人员的情况发生、这样不利于项目开发的进行、更不利于双方的沟通工作。
2、如果程万科必然要成为软件实施后的牺牲品、而研发和实施过程又不能缺少他、则公司应给予其足够的经济上的补偿、让其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3、有问题。
与盛凯的沟通、不能亲自获得对方的需求、而是由市场部做第一次调查本身就存在问题、在日后的沟通过程中也一直被盛凯牵着鼻子走,应该在最初就把需求搞清楚、并签署有利于项目顺利进行的协议;
与公司张总的沟通也始终存在问题,项目是否进行、是听张总的,但是进行过程中、临时抽调人手却是项目负责人应尽力避免的;
与程万科的沟通应该是非常积极甚至频繁的、针对项目需求不断与其联系、并请求其及时指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出了不露面的事件、也应该寻找一切与其沟通的机会。
(各抒己见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