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第一时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5:21:13
2007年以来,见诸媒体经常使用“第一时间”这个概念。我们通常熟悉时间概念诸如:最近、不久、将来、很快、立刻、迅即、顷、良久、旋、猝等,表达未量化行为时间概念,人们都比较容易理解和界定。
但是,用序数词来限定时间,尚未知出处,也难于明确其限定阈值。从媒体使用的语言环境来猜度,好像是褒义的,赞扬行为可能的最快捷的速度。如果理解无误的话,这个时间概念的出现,似乎把时间通过行为合理的评价,使其更加随意和模糊到不可限定的范围,这样一来时间的量化还有意义吗?

"第一时间"指事情发生后的最早时间。
  举例:
  ⑴“每天训练结束后,我都要在第一时间和儿子通上一段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我什么疲倦和烦恼都没了。”(《当代体育》2001/21)
  ⑵“2001年10月7日,中国队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后,她在第一时间给□□□的手机发去庆贺短信。”(《生活时报》2002/3/12)
  每当有事故发生,在所涉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或情况通报材料上,抑或是在相关新闻报道中,类似“第一时间”的说辞几乎成了常规辞令。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不断扭曲“第一时间”,却很少受到参与调查的上级官员质疑或反对。难怪赵瑞华的追问这么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让说惯了“第一时间”者始料未及,更无法回答“第一时间”到底是几点几分。
  “第一时间”是指事情发生后的最早时间,本来是很具体明确的。可是在事故发生地的政府官员那里,“第一时间”俨然成了糊弄人的代名词。即使是事故发生后的数个小时,只要领导没有到达现场,或者事故救援没有到位,都不会是“第一时间”。只有领导赶到现场了,才会产生他们所谓的“第一时间”。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在事故现场明明救援人员比领导先到,但为了凸显领导对事故处理的迅疾,总是把“第一时间”让位于领导,好像领导不到救援就无法开展似的。
  “第一时间”的频频亮相,充分流露出事故发生地政府的瞒报故意和推责蓄意。所以,笔者十分支持“以后别提第一时间,只说具体时间”的事故汇报。但要将“第一时间”从事故处置中彻底“赶跑”,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要严格区分事故上报时间与处置时间。尽管事故上报也属于处置的一个方面,但却不能混为一体。事故发生后上报的第一时间应是无条件的,只要符合上报级别就该在最短的时间上报,至少是边上报边处置。一旦上报时间与救援混杂在一起,那注定导致等待观望式的上报,也必然为瞒报做铺垫。而对待事故瞒报越宽容,此类“第一时间”的马虎眼就越多,就越是会干扰事故调查依据和责任追究依据的确立。
  另一方面,事故处置与领导到场应该区分开来。事故处置各地都有应急预案,该怎么做就这么做,尤其是专业救援人员的及时有效行动,要比单纯的领导到场有益得多。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不少地方十分强调省长、市长、县长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说领导们公务繁忙,即便是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