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波粒二像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35:04
请给我一个详细的解释,不要只是涉及皮毛,仅仅几句话而已哦!!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建立

(1)光的波动性的确定:

1801年,托马斯·杨用强烈的单色光照射到开有窄缝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通过窄缝的光又照射到置与单缝之后的开有两条窄缝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从双缝通过的两列光波就是同频率的,巧妙地获取了相干光源。从双缝后的光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终于实现了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光的干涉实验。

1804年,菲涅耳用一束光照射到开有小孔的不透光的遮光板上,在遮光板之后的毛玻璃屏上,看见了除中央为亮的亮斑,周围是明、暗相间的圆环。成功地实现了光的衍射。之后,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又问世。以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从实验的角度有力证明光是一种波。那么光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波?是否是早期惠更斯认为等同与机械波?

(2)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

1850年,傅科用实验测出光在水中速度比空气中小,表明光波与声波的不同。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进而指出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即提出光的电磁说。1888年,赫兹在实验室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又进一步证明电磁波跟光波一样能发生放射、折射、干涉、折射和偏振现象;光波和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且传播速度相等为c=3×108m/s。以上诸多相同并非巧合、偶然,而是光波就是电磁波的缘故,又一次证明了偶然中存在必然!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澄清了光波的性质。光波不是惠更斯时代提出的宏观波-----机械波。从此,光的波动性得以公认,并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1888年,斯托列托夫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即光(含不可见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有电子大出的现象。刚刚建立的光的波动理论又陷入了困境。光究竟是什么?

(3)光的粒子性确定、光子说:

光电效应规律告诉我们,(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光频率小于这个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出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3)从光开始照射到释放出光电子,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小于10-9秒(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且入射光频率不变时,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入射光频率无关,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的能量跟光的强度有关,而跟光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