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匾额及点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3:20:26
谢谢了,我很需要啊!

1.康熙为开封孟子游梁祠所题匾额“昌明仁义”
2.雍正为孟子庙所题匾额“守先待后“;为孟府所题匾额“七篇遗矩”
3.乾隆为孟庙亚圣殿所题匾额“道阐尼山”
4.嘉祥县曾子庙前门坊上,至今保留着两块匾额——“一贯心传”、“三省自治”。
5.雍正三年,颁御书额悬先师庙,并赐颜、曾、思、孟、闵、仲六贤庙及七姓后裔匾额,以示尊崇奖励。至圣裔曰:“钦承圣绪”,颜子庙曰:“德冠四科”,曾子庙曰:“道传一贯”,子思庙曰:“性天述祖”,孟子庙曰:“守先待后”,闵子庙曰:“躬行至孝”,仲子庙曰:“圣道干城”,复圣裔曰:“四箴常序”,宗圣裔曰:“省身念祖”,述圣裔曰:“六艺世家”,亚圣裔曰:“七为贻矩”,闵贤裔曰:“门宗孝行”,仲贤裔曰:“勇行诒范”。

四牌楼匾额:三凤和鸣
——为清朝进士孙兆奎、孙宗绪、孙麒立

古人以“凤”比喻有才有德者,以“凤鸣”比喻高才逢良时,“三凤和鸣”则用来赞誉孙氏一门三进士,难能可贵。

孙兆奎,字斗文,又字鹤浦。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学问渊博,文有卓识。初仕广西武缘县知县,时桂林陈宏谋(1696-1771)相国还只是一名生员,携文求教,被孙兆奎识为大器,收之门下,尽力褒掖。广西任满,进京任兵部、吏部主事,也兼任过编史官,后官至员外郎乞归。著有《孙斗文文稿》。郑板桥视之为前辈,称孙兆奎为“淮海文章”,自称“后学”。曾著《送职方员外孙丈归里》诗相赠,中有“鹤儿湾畔藕花香,龙舌津边粳稻黄”句,十分脍炙人口。

堂弟孙宗绪,字似百,又字青湖。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知河南安阳县。任上兴利除弊。当年充任乡试同考官,所取皆名宿。闱后率乡民治理秋灾,悉心筹划,积劳成疾,不幸卒于任上。自仕安阳至去世仅七个月,贫无以敛,赖同寅士民捐资方得以归。曾著有《似百文集》。
其弟孙麒,字御五,又字愚谷。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满腹经纶,崇尚气节。与两兄齐名。著有《御五文钞》。

弟兄三人,相率登进士弟,并著文稿,邑人称为“三孙”,比为“三凤和鸣”,立匾以志。该匾于“文革”期间曾被毁,后由上海刘小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