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 内外朝和中外朝和内阁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3:30:36

内朝就是中朝了,秦设丞相总理国家大事。汉时武帝为了削弱相权,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任命布衣为相,(平民好控制,没后台)让自己信任的人担任侍中等职位,帮助处理国家大事(决断。当然他们只是帮助决断,这个一定要清楚,没有决断权,不过总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吧)——中朝。那么丞相等就演化为了行政官员,成为外朝。中外朝就是与皇帝关系密切程度来称呼的。
明朝才出现内阁。朱元璋废丞相,罢中书省,又觉得自己太累了,吃不消,就设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侍问顾从,没有权利。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由于文渊阁在宫中,阁臣常常和皇帝在一起,所以称为内阁。

还有就是欧美的内阁了。英国多数党领袖当选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国王批准(只能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你不是要问这个吧?

前面的回答满意么?要是历史的高中阶段这样就完全了。偶是历表。。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