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是否太绝对化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9:54:10

关键是你怎么理解这个“毒”字

  一个健康人本身的身体生理机能是平衡的!
  当生病的时候就是生理机能不平衡
  用药就是借助外界力量来调节这种不平衡来达到平衡的道理

  而外部力量的作用由于人类本身医学知识的缺陷往往不能非常完美的达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一般是治好了这里 别的地方或多或少的出现其他的不平衡

  严重的就叫药品的副作用 不严重的就被忽视(实际上这样的矫枉过正的情况还是存在,不过影响不大而已)

  所以“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是成立的

  现代社会包括古代社会 一个完美健康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是亚健康--也就是说自己不觉得有问题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健康的地步! 需要一些营养药品来调节 如果使用恰当的话对身体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但是如果用的不得当 还是会出事 比如某孕妇为了给胎儿补钙大量使用钙片
  导致孩子出生之后颅骨是畸形的!

  下面是摘抄的内容

  在18世纪,国外医生用“氯仿”作为全身麻醉药,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但是病人麻醉以后,经常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开始时,医生们认为是一种巧合,并没有在意。直到1870年,大约是氯仿使用了30多年以后,英国皇家医学会才正式提出报告,阐述了氯仿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和危害性。这时医生们才了解,心肌受到损害的原因,原来是使用氯仿的结果。

  1960年,有一种新药“反应停”问世。这种药可以使孕妇的妊娠反应大为减轻,所以“反应停”也确实“火”了一阵子。

  但是不久以后,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海豹儿”。这些孩子生下来没有手脚,或是肢体奇短,像海豹一样。

  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家们终于查出致婴儿畸形的“罪魁祸首”,就是“反应停”。这件事情对全世界的震动极大。不仅是医生,而且普通百姓也开始关心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本身或药物的相互作用,出现了治疗并不需要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国外有一项统计,在综合医院里,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