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几个关于《桃花源记》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5:36:00
1.按照示例写出一个含有下列加括号字且字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复)行数十步 周而复始
①(缘)溪行 ②后遂无问(津)者
2.可以判定渔人是逆水而行的句子是?
3.古云“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在《桃花源记》中能印证这种说法的句子是?
4.在课文第三段中,桃花源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对桃花源人做一个简评。
5.在课文第三段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人对渔人这一外来人的热情有佳,但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是否矛盾?试着陈诉理由
6.桃花源人既然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诣太守”,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真的很需要,会答几个答几个~谢谢~

1、缘木求鱼,无人问津。
2、“林近水源,便得一山”,可以判定渔人是逆水而行,因为水往低处流,水源处自是高处。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热情好客。
5、不,因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来扰乱他们和平的生活。
6、因为渔人想让大家都来这美好的世外桃源。

1、缘木求鱼;无人问津。

1 ①动必缘义 ② 无人问津

2 “林近水源,便得一山”。可以判定渔人是逆水而行,水往低处流,水源处自是高处。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先答这几个 后边的要想想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