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注我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16:53

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这是一种钻研儒家经书的治学主张和方法。
陆九渊治学主张"立大"、"知本"和"发明本心"。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公心"(《陆九渊集》卷十五)。他指出:"心只是-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同上书卷三十五)只不过,"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同上书卷一),因而,陆九渊认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同上书卷三十四)。就是说,人的本心合于天理,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己发明本心,那么就与往昔圣贤等同了。因为往昔圣贤也不过是能够发明本心、合于天理罢了。其间的差别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先后,六经也不过只是作为帮助印证自己发明了本心的文献资料而已。

陆九渊的弟子杨简在祭文中明白地解释了"六经注我"的含义:"《书》者,先生之政事;《诗》者,先生之咏歌;《礼》者,先生之节文;《春秋》,先生之是非;《易》,先生之变易。"(同上书卷三十六) 陆九渊这种"六经皆我注脚"的治经方法被后来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继承和发扬,提出了"经学即心学"的观点,明确指出:"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阳明全书》卷七)。并且,更加详尽生动地解释了"六经注我"的内涵:"《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总之,陆王这种"六经注我"的治经主张和方法,不但与同时的程朱理学不同,而且,更迥异于汉儒重训诂和辨名物的"我注六经"的治经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方法后期流于空疏和狂妄,成为空谈心性、不用读经的借口,从而又产生了消极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