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定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4:31:25
通论中,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定义为:如果工资品价格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都将增大,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这里我想问的是:为何在工资品价格上升时,劳动供给量怎么可能变得比以前更大了呢?
奋斗王者,但是凯恩斯的定义是说劳动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都将增大,我认为劳动总供给量应该不会变嘛,只是总需求量增大而已,为什么总供给量也会增大呢?
我看的是《通论》原文。

凯恩斯对于“非自愿失业”的定义如果在现行的工资基础上,工人们愿意工作,但由于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劳动的总需求量,从而导致工人不得不面对失业的一种现象。如果要想更详细的理解凯恩斯关于“非自愿失业”的定义,可参考《西方经济学》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注解。

这里的劳动供给量是用货币来衡量的。时间不变,工资品价格上升,劳动供给量就增加了。
《通论》里面讲的,属于比较专业的。
通俗一些的,《宏观经济学》中讲到了。

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时间一定

人民劳动=劳动供给量>劳动需求量 符号代替这个时间段这的具体名词
P=W>R
(为平衡W=R的关系,所以出现了W总值大于W需求值,同理P也会同W相同,进而出现了非自愿失业)
随着时间过去,科技的发展人民的劳动力和劳动供给量出现变化
P=2W
这种情况的时候,以前需要2个人才能满足的劳动供给现在1个人就可以完成,因为人们的工作效率上升了

之前的P=W>R这个公式解释了为什么出现非自愿失业
而P=W变化为P=2W解释了为什么需求总量不变而供给总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