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英雄如何分头造反并走到一起的故事,对于对于大聚义以后接受招安,去打别的强盗没兴趣.这是什么道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6:47:03
许多读者只看梁山泊英雄如何分头造反并走到一起的故事,对于大聚义以后接受招安去打别的强盗以后的一半故事不大有兴趣.这是什么道

宋江其实就是一个想做官的人,他从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到108将聚义,再到打败高俅,后来破辽国徒劳无功,接着征方腊损兵折将,最后和铁牛双双被害死。是一个悲剧,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招安。他想为宋徽宗做事。至于那些好汉都听他的话,是因为:1军师吴用2宋江的信义
所以啦,人们也看到了宋的昏庸无能,也想借梁山好汉出这口恶气,正在慷慨激昂的时候,作者笔锋突然转下
这就是施耐庵的高人之处,也就是说梁山是一个悲剧,这部作品是一部悲剧。
以上全部是我个人的观点

后半部分人物的描写,与人们心目中的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英雄格格不入,使读者倒足了胃口。

这部著作,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在书中前半部,他不仅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也传神的描述了梁山好汉侠肝义胆,替天行道的英雄实际.而在我看来,前半部反映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官场黑暗,导致人民揭竿而起.反映这种现状的成分要更重一些.至于替天行道,我则不以为然.除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外,再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因为为民除害而走上梁山.相反,更多是为了私人恩怨,怒杀官僚恶霸,妓女流氓,从而愤然反上梁山.但是,他们聚众为王,一百单八将,兄弟情深,义薄云天,反对政府,杀的狗官象野狗一样四处逃串,狼狈不堪.确实,让人觉得痛快淋漓.
然而,他们毕竟是农民起义,在思想上有巨大的局限性.象宋江一切反抗政府的行为根本目的竟然为了逼迫朝廷招安.这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也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本质,就是为了一口饭活着!可以与人拼命,但是可以因为一口饭而受人摆布.如果痛骂宋江是为了一己私欲牺牲了梁山好汉的性命换取富贵,倒不如说是因为这个农民义军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他们只是因为活不下去而反抗,而不是要去真正推翻当时的政府.其中虽然有鲁智深,武松,李俊等不愿受政府摆布的好汉,但是也因为情谊而受了招安,投入战斗.作者批判了这种农民起义的狭隘,但是并不够深刻.相反,倒是后世的很多学者从中反而得到了很多启发.而书中最精彩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够不上名著的.
在我看来,梁山好汉受到了招安之后,倒不如方腊过的逍遥自在,始终坚持抵抗政府,不受招安,很有气节.对朝廷的居心也洞察的比较清楚.最后决战的时候,方腊又对宋江说了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现在政府腐败,奸臣当道,小人在内掌权,功臣在外

爱看梁山英雄如何分头造反并逐步走到一起的故事 梁山泊英雄如何分头造反并走到一起的故事,对于对于大聚义以后接受招安,去打别的强盗没兴趣.这是什么道理? 人们只爱看梁山泊英雄分头造反逐步走到一起的故事,对于大聚义后接受招安去打别的“强盗”故事不感兴趣原 许多读者只爱看梁山泊英雄如何造反并逐步走到一起的故事,对于大聚义以后接受招安、去打强盗故事不大有兴趣 为什么读者只爱看梁山泊英雄怎样造反并逐步走到一起的故事,却对大聚义后的招安等不感兴趣,这是什么道理 告诉我如何写分头剧本? 征途如何造反? 介绍五个<水浒传>英雄如何上梁山? 梁山泊到底是什么,是人还是湖?真怪。梁山泊英雄又是什么? 梁山泊中哪位英雄最想杀高俅?请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