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的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23:24:31
文革时的背景

要想知道文革发生前的国内基层政权背景,给大家看看一九六四年八月刘少奇在中央机关会议上作的一个报告。
他说:“现在的农村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有严重的敌情,在农村中有四不清干部和有严重问题的干部要占到三分之一。暗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坏人和我们的敌人有一套同我们较量的手段和策略,比我们的一些同志要高明得多。我们是斗不过他们的。我们的四清工作队去了以后,有好多次都被他们赶了出来。我是国家主席,带着武装去,到了那里还是受到了他们的赶出和打击。如果你们到了那里,没有人来赶你们,说明你们还没有真正的革命。你们到了农村以后,要做一两个月的秘密工作,扎扎实实地搞扎根串联。如果不这样,你们就不能开展工作。现在,用毛主席过去那种开调查会的形式来了解情况,已经远远地不够用了,已经过时了。毛主席的办法不顶用了。过去的四清没有从根本上取得胜利,可以说没有打过一个胜仗,而是打了败仗,王光美同志在河北桃园搞了个四清,取得了一个很好的经验,这就是必须扎根串联。其他同志的四清,可以说还没有入门呢。都还没有走向正规,连一个公社也没有搞好。过去的一年是打了败仗而不是打了胜仗。我在这里宣布,取得一两个典型的直接经验对一个领导干部事关重要,如果还是不下去,高高在上,那就没有资格当中央委员了……”

这个问题似乎太大
但按最新的海外学者研究成果,文化大革命也不全是毛泽东晚年犯糊涂的产物。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杰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家和卓越的理论家,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直努力保持清醒,相当担心社会主义会变质,成为像苏联一样的官僚主义盛行的政府,大小官僚都抱成一团,开始有自己的集团利益,并逐渐把人民利益抛之脑后。
正是因为有这种警惕,所以毛泽东同志极力保持人民群众在历史推动方面的决定性地位,人民有反抗一切不合理的一切权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文革中,革命群众的目无法纪,任意打砸。
毛泽东要尝试保证共产党员队伍的纯净不变质,就需要一场革命来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因此,文革开始逐渐铺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革就是提前打响的反腐运动,起码从目的上是可以这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