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诗歌看地区之间得物候差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0:32:12
300字左右

这个问题以前有人提问过,
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671208.html?si=1

从古代诗词中看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的节候风物也不尽相同。这在祖国丰富的诗歌宝库里,也有所体现。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将垂直高度所造成物候现象生动的描绘下来,正所谓“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诗人所写的大林寺处在江西庐山香炉峰的山顶,诗人登山时已届初夏,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这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白居易的诗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片人间的乐土,但在李白、张敬忠、章碣的笔下,我们却读出了边地战士的艰辛。春风并非不眷顾这西北的土地,只是她来的实在太迟了啊。长安繁花似锦、柳径风和,将士们却仍要冒着风雪,奋勇杀敌、报效家国。这样的诗作振奋着每一位读者,也透露出了当时人们对物候差异的基本认识。
同样,唐代著名政治家李德裕在贬谪去往海南的路途上,写了《谪岭南道中作》一诗。他惊奇的发现,当地五月便可以收获稻米。他恐怕不知道,随着地理位置的南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会缩短,原本一年一熟的作物,在热带地区完全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也是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啊。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边词】唐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春别】章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