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和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4:54:15
麻烦快一点,谢......

前者不拘一格,选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才
后者是纯粹的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隋唐科举制
隋设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取士。唐朝沿袭,并有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兴起,要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参政机会;唐朝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和笼络士人等。
考试内容,有经义、帖经、财务策、诗赋等,考生的来源有从国子监来的“生徒”和经州、县选送的“乡贡”。先由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当时明经科,不为社会重视,因有“杂色”之称。而进士科最为士人所趋,一经录取,被视为“登龙门”。唐朝的主要官员如太宗以后的宰相多由进士科出身,对社会影响极大。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大作用。

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
而明清时代,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如果你是高中生,可能应回答隋唐科举推动了中国的文化普及,选官制度革新,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对选官的垄断。明清科举则禁锢了文化,成为王朝文化统治的重要方法,内容泥古不化,有些禁锢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